阅读历史 |

第84章 朱棣对朱高煦最后的教导,朱高煦隐藏的布置!(1 / 2)

加入书签

朱瞻基的问题,朱棣一时间还是有些不相信,尽管徐妙云也跟他说过这个问题,但他也找朱瞻基谈过的,更是让朱瞻基发过誓的。

他相信朱瞻基不是朱允炆,朱高煦也不是他。

痛心只是为了朱高煦的那句自保,堂堂大明汉王,军功卓著,居然也需要这样做来自保。

痛心的同时又欣慰朱高煦的懂事,能够主动退让,离开大明,解决这个潜在的矛盾,哪怕在他看来几率非常的小。

朱棣看着朱高煦,不再去想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,在他眼中也极难发生的事情。

离开的朱高煦,总归比留在京城的朱高煦,更不容易发生兄弟阋墙,叔侄相杀之事。

“老二,原来我在你心中,这么让你没有安全感啊,我这个父亲,可真是有些失败。

不过你的这些担心,很多余,即便你不离开大明,只要你不造反,在大明没有人可以动你。

无论是老大还是那小子,连亲弟弟,亲叔叔都容不下的人,天下人也不会让这样的人成为皇帝的。

不过我现在倒是好奇,你的布置都已经被我知道了,你接下来会怎么做?

对了,差点忘了告诉你,我已经下令抽调了十万大军去往你大汉的边地,又令浙江沿海之地加强防备,水师也集结在周边,琼、崖之地也安排了前哨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你想返回大汉,你会怎么做呢?”

朱棣直接让朱高煦不要有那些不必要的担心,与其担心朱瞻基,在他看来还不如担心朝中的那些士大夫,这些人,可是真的与朱高煦道不同了。

士大夫不喜朱高煦,就像武勋不喜朱高炽一般,准确来说,会比武勋做事更加的狠。

对于这些,朱棣看得清楚。

但这些话,他不能说,不能和朱高煦说这些,只能埋藏在心中,不能出口。

朱棣将话题回归本身,现在他真的挺好奇朱高煦会怎么做。

安排全部被他化解,可以说在朱高煦已经知道大汉内部有情况的条件下,更清楚布置的这些手段已经失效。

他是真想知道朱高煦是什么想法。

现在的他,是真的有些正式起朱高煦了,才会这样格外的关注。

朱高煦闻言,直接笑了,事到如今,反正都这样了,他也放开了。

他知道这是朱棣的恶趣味,只是不知道朱棣是看他服软,还是想要看他笑话。

“我该怎么办吗?

我相信我能回去的,大汉为西南屏障的圣旨之前就已经下发,现如今也是天下皆知。

且我本是为大明稳定,为了朱家出去吃苦,更是得到了娘的允可,在娘不让我回来的情况,我依旧选择了回来。

若是我回不去,到那时,爹你可得承受流言蜚语,史书更不知会如何记载了。

虽然名声是看不见摸不着,没有实质性的东西,但名声若是太差,爹应该清楚后果才是啊。”

朱高煦一脸笑容,此刻的他,全然看不到丝毫情绪,主动开始给朱棣的酒杯倒酒。

他知道朱棣在乎名声,因为朱棣本身得位不正,名声若是真的太臭,无法镇压大明天下,更无法下去见朱元璋,这是朱棣极为不想看到的。

但这些,也不是朱高煦用于他返回的方法,他只是单纯不想让朱棣看笑话,更不想满足朱棣的恶趣味。

朱棣知道了他的布置又如何?难道朱棣知道的这些,就真的是他布置的全部吗?

这次回来,在来之前,朱高煦就清楚回来后可能会面对的情况,怎么能没有充分的准备。

朱棣说的那些,都是他动用武力让自己回去的法子罢了,他的预案,可不止这些。

而且那些布置,他敢保证朱棣不知道,因为知道这些的,就三个人。

朱高煦不是傻子,也不蠢,既然回来了,怎么会没有全面的准备,他可不想被留在京城呢。

朱棣听着朱高煦这番话,心中一时有些失望,在他看来,将名声当做一张底牌,这是最不明智,最愚蠢的选择。

名声?

出生在天家的朱高煦,难道就真的不知道,名声其实是可以粉饰的吗?

朱棣是真的有些失望了,枉他刚才还对朱高煦抱有很高的期望,他都快要将朱高煦当做一个可以正视的对手了,结果却是就这?

他很想骂朱高煦,骂朱高煦出去之后怎么就这点长进,心眼浅薄,布置粗糙,只知用蛮力,一点博弈怎么都不明白。

对比起朱高炽,朱高煦简直单纯地像一张白纸。

但朱棣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,毕竟他也没有正儿八经教导过朱高煦,这话徐妙云有资格说,他还真没有资格。

朱棣将心思都收了回去,也不再对朱高煦抱有更多的期待。

“老二,我很失望,这样的话,我想不到竟然是从你的嘴里说出来的。

你如今已经在外面立国大汉了,该长进了,你现在这样,怎么带好你的大汉国?

名声这东西,你以为我真的看重吗?恶名、骂名、美名,你以为我真的在乎是什么名吗?

从我举兵靖难那一刻起,名声是什么,我早就不在乎了。

只要我觉得自己没有做错,我不会去在乎那些虚名,没有实际意义。

是非功过,自有后人评说,我相信我做的,后人也不会骂我,更不会认为大明永乐一朝,差了!”

“你们都以为我要名声是为了下去之后见你爷爷,编撰永乐大典是为了功绩,为了改善自己的名声。

但我告诉你,老二,你想错了,我确实在乎下去之后能不能见你爷爷,但我比你们任何人,都要清楚你爷爷是什么样的人。

如果我真的只是在乎这点而做这些,那我为何要出兵安南啊?我还会让郑和下西洋吗?

当初你爷爷可是将安南列为不征之国的,但我依旧出兵了,定下禁海,但我派船队出海了,我真的只是在乎这些吗?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