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章 朱棣的要求与条件,要赴死掀桌子的朱高煦(1 / 2)
大殿内,朱棣此刻非常的高兴与欣慰,让人端来酒菜,与朱高炽、朱高煦尽情的喝着酒。
三人欢声笑语的聊着,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北方的瓦剌与鞑靼,朱棣一时怅然。
“老大,老二,你们长大了,以后可要帮我分担分担,如今北地的鞑靼不安分,老大你要做好监国的重任。
我知道国库缺钱,但北患问题必须要解决。
老二你在外面,想办法给我弄点军费回来,让我灭一灭鞑靼的威风,可好?”
朱高煦听到这里,顿时笑不出来了,这个朱老四,是真的好想法啊,现在还让他开始出钱了,这是让他在外面给大明弄钱吗?
朱高煦自认自己也是有脾气的,哪里能够答应。
“爹,大汉如今也缺钱啊,不仅缺钱,粮食也缺,大汉本就初立,民心不稳,之前安南各地的百姓饱受饥饿,才会纷纷起义。
我还想着怎么跟爹你说这事,给我从大明拨点钱粮和物资到大汉,外面苦啊,不像大明这般富饶。
爹你看,大明那些官绅、富商,还有各地的藩王,哪个不富有啊,我已经是大明最穷的藩王了。”
朱高煦述说着大汉的苦日子,其实并没有这么苦,困难虽然有,但也没有这么困难,但朱高煦不想当这个冤大头。
而且朱高煦还给朱棣指了一条明路,那就是去找大明的官绅、富商、藩王拿钱。
这在大明也是一个事实,大明朝廷国库没钱,内府基本靠郑和下西洋展开贸易,内廷的钱不少,但这些钱是朱棣私人的。
而在民间,官绅、富商、藩王确实是有钱有粮的代表,国库没钱,不代表这些人没有,只看朱棣想不想了。
朱棣看着朱高煦想方设法的推辞,并且还贴心的给他指明路,也是笑了。
大汉没有什么钱粮,他是相信的,毕竟大汉初立,还要治理地方,若是不管百姓,不治理,其实还是富裕的。
但大汉没有钱粮,他知道周边小国还是有的啊,只是朱高煦明显不愿意去做,或许是他给的还不够。
至于大明之内的那些人,藩王他没有去动的想法,他给予那些藩王更好的待遇,就是为了回收藩王的权力,作为交换的。
官绅和富商,他可是本身就有动的,真以为他的锦衣卫是吃干饭的,什么事都不用做?
朱棣随即看向朱高炽。
“老大,你下去拟一道圣旨,准许老二返回大汉的,去吧。”
“是,爹。”
朱高炽也知道朱棣要做什么,这是想要和朱高煦做生意了,准许朱高煦回去,也成了一个条件。
后面的事,朱棣明显不想让他也参与,才会支走他,朱高炽清楚得很。
待朱高炽下去后,朱棣才看向朱高煦。
“老二,你的大军有些多了,安南那么点人,如今你的大军已经有二十多万,缺少钱粮是正常的。
之前你出去,我就跟你说过,麓川的问题,你要解决,我给你五年时间。
而你要解决麓川,必定要征伐周边,而你的大汉,在周边,除了大明,已经是强国,周边小国必然也会向你朝贡。
你保留二十万军吧,足以清扫麓川,又能保留钱粮,你觉得怎么样?”
朱高煦凝重的看着朱棣,朱棣的想法,他算是知道了,这是在用放他回去而做的交换,就是让他的大军控制在二十万以内,不能超过这个数目。
而灭除麓川这个大明西南的边患,也定下了时间,那就是五年。
虽然朱棣没有说什么惩罚,而且只要他回到大汉,朱棣也拿他没有办法,除非动用几十万大军来灭他的大汉,不然这些话,对他没有什么影响。
但朱高煦知道,朱棣不可能是无的放矢,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,朱棣的这个约束,其实只是在给大明保留对大汉出兵的理由。
毕竟贸然对大汉出兵,朝廷将不得人心,没有大义之名,朝廷的威信就会降低,而且还会被史书记载下来,对皇帝的名声极为不好。
二十万大军这个限制,可以让他自保,但又没有能力对大明造成威胁,肯定是朱棣深思熟虑的,只要超过这个数目,那么今后朱棣或者朱高炽,以及朱瞻基想要对大汉出兵,那就有正当理由了。
然而若是只保留二十万大军,除去周边防备,还要在五年内解决麓川,明显又有些不可能,并且五年内解决,那他回去一年之内就要开始准备,必然会消耗大汉的钱粮物资。
这是朱棣在变着法的不让他对大明产生威胁,真正从根源上杜绝他还有靖难回大明的心思呢,而只要其中一项不满足,大明就有了随时出兵的正当理由。
只要他有打回大明的心思,或者他大汉的实力真的隐隐有大明控制不住的隐患,就会悍然对他出兵。
刚才让他与朱高炽发誓,那是形式,是口头上的承诺,现在是要从实力上的杜绝他有这样的想法,变着法的给他挖坑,让他留下把柄,留下一个大明可以正大光明出兵的把柄。
刚才的承诺,朱高煦看来更像是让朱高炽对他的承诺,因为一旦大明对他出兵,那个誓言可以让朱高炽不伤他性命。
而为了以防万一,二十万大军的限制,又是让他自己有能力能够自保。
朱高煦是真的‘佩服’朱棣,为了他和朱高炽,确实操碎心了,什么法子都想出来了。
同时也是见识到了朱棣心中的复杂,是真的复杂,朱棣自己还在呢,就想借着他这次回来的机会,将身后事都给处理好,他都不知道该说朱棣是未雨绸缪还是想得太多了。
朱高煦明目张胆的想了一会,他也不在意了,明面上二十万大军,但暗地里,以其他名义组建的,谁又能够知道呢?
只要他回去摸清楚朱棣安排的人,大汉的情报,朱棣也别想轻易知道。
而且他相信,等自己的实力真要瞒不住的那天,肯定也已经不弱于大明了,在真正的实力面前,他倒要看看朱棣,或者朱高炽、朱瞻基怎么实行这些。
五年解决麓川,虽然这是朱棣给他定下的,但他本身就要扩张,正好了。
不过唯一让朱高煦有些难以接受的,就是朱棣左一句节省钱粮,右一句钱粮的,这是不死心的还要他出钱粮给大明啊。
这个人是真的在从根里限制他,发展的前提,不仅是人口,还有钱粮啊,这也是绝对的基础。
但现在的问题是,他若是不答应,哪怕他回到大汉,恐怕接下来就得面临朱棣的大军了,如今的大汉,硬实力真的远不如大明,更何况内部还有奸细。
尤其是面对大明这样的大国,他的系统都得跟着废,因为无法发展,也无法扩张,系统直接就成了摆设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