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 当皇帝的心都脏,要背大锅的朱高煦(1 / 2)
朱棣看着朱高煦的目光都很是无奈,从没有抱多大的期望,到朱高煦想出两个法子,心中开始期盼无比,结果就这?
原本他还惊叹朱高煦成长之快,大明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,朱高煦不仅能够解决,还有两个办法,最后他是明白了,真不能有期待。
这两个法子,听了等于白听。
第一个法子谁不知道啊?他自己也能想到,但想得到却做不到。
第二个法子是确实没有想到,如今他也做得到,但他却是不能做。
朱高煦这不是给他出难题是什么?
朱高煦在大汉清理了安南的官绅,他却无法清理大明的藩王、官绅、富商,意义完全不一样啊。
朱高煦看着朱棣的眼神,顿时不笑了,他怕自己再笑下去,朱棣要破防。
这两个法子也完全就是说了等于没说一样,他自己心里也清楚。
朱高煦直接沉默,因为他也确实没有其他法子了,如今这个时代,能用的手段就这些,要么朝廷解决寒冷与吃的问题,钱粮是最管用的,要么给百姓一个生存的空间,就是解决取暖问题。
只要解决其中一项,。
但现在是大明朝廷两样都无法解决,没那么多钱粮,又无法解决寒冷,但又不能不管。
五百万两银子,是真的杯水车薪了,他都能够想到,后面还得是百姓自己扛。
而且这五百万两银子能有多少用在百姓身上,都还是一个未知数,实际情况比预想的,只会更糟。
至于从大明迁移百姓到大汉,给大明减少点压力,朱高煦也没有想过,大汉的人口其实并不少,是真的多。
从南宋开始,安南那地方的人口就开始暴增了,也就是安南被南宋承认独立了,不然其实安南,也就是如今的大汉,与大明的百姓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,而且还会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疆域。
风俗文化等等,全部和大明的是一样的。
父子两人沉默片刻,朱棣骤然笑了。
“哈哈,臭小子,你以为给我出了难题就能难住我了?
我告诉你,只要想解决,不是没有办法的,你在你的汉国搞的摊丁入亩,还不错,难得你能想出这样一个利于朝廷的政策,谁能想到会出自一个武夫之手啊。”
朱高煦看着朱棣的感慨,一时有些莫名其妙,他实行摊丁入亩的时候,别说朱棣安排得有自己的人,明军都还没有完全撤离,朱棣知道也是正常。
但现在这是在夸他呢?还是在损他?什么叫难得想到?什么叫出于一个武夫之手?他招惹朱棣了?
而且没事朱棣提这茬,朱高煦本能的察觉有问题,心中的警惕迅速提升。
他在朱棣手里前前后后吃了不少亏,他很清楚,朱棣这个人只要是露出来的情绪,千万别信,这个人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,亲儿子都是该下套的下套,该利用的利用。
指不定哪句话里就带着坑,要是被带入情绪,被坑了都还不知道。
朱棣也在观察着朱高煦的神情,看着朱高煦一脸的警惕,反而不乐意了。
他还什么都没说呢,这个人就这个样子,他朱棣,好歹也是眼前这人的亲爹,就这么防着他?
“老二,你那警惕的样子能不能不要表现出来?我看着很不好。”
“爹,我不表现出来你咋知道,只有你知道了才不会给我下套。
你可别给我画饼了,你画的那些饼,我可是一个都没吃着,我不想吃了。”
“嘿你小子,反了天了,敢跟老子这样说话,当初我在你爷爷面前都不敢这样,你以为老子不会抽你?”
朱棣一副气冲冲的样子,他是真有点破防,什么叫他画饼?明明那是朱高煦自己不争气没有做到他说的,怪他?
看着朱高煦直接闭嘴沉默,朱棣心头一叹,他现在很怀念之前那个棒槌武夫儿子,因为好忽悠,现在的朱高煦,是一次比一次精了,越来越难忽悠了,比朱高炽还滑溜。
真就是朱高煦没改变之前,他担心,担心这个棒槌汉王做出什么蠢事来。
现在改变了吧,不想着利用的时候心里欣慰,想着要用的时候,又开始嫌弃了,开始怀念之前了。
朱棣心中是真的复杂,自己的儿子成长了本是一件好事,但他却是开心不起来了,如今他还能忽悠的,恐怕也就是朱高燧那个二愣子了。
朱高炽也不是他三言两语就能忽悠的,现在的朱高煦更不是了,想想之前,几句话就能把这哥三逗弄起来,尤其是朱高煦,只需要一句‘子类父,你类我’‘世子多疾,汝当勉之’,朱高煦就能为他冲锋陷阵。
是不管让朱高煦做什么,都是傻乎乎的去帮他做,根本不会多想。
而现在,一去不复返了。
真就是儿子太聪明了,也不是什么好事。
“唉,你们长大了,都不听我这个老头子的话了,我这心里,难受啊。”
朱高煦看着朱棣一个人在那里感叹,故意说着这些话给他听,是一点也不接茬,继续装聋。
这话别说他了,朱高炽来了都得装聋作哑,谁要是接了,后面指定有朱棣的任务。
朱高煦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,主打就是一个沉默,沉默是金,这是真金白银的金。
因为他只要接话了,鬼知道他得拿出多少银子出来抚平朱棣的内心?这还是往好处想,只是花银子,要是朱棣不贪他那点银子,提出其他过分的要求,他咋整?
朱棣看着朱高煦不接话,等了一会依旧沉默,反而低着头和自己的脚玩,顿时收起刚才的情绪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