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章 帝王怒,则伏尸百万?手心手背都是肉(1 / 2)
朱棣此刻整个人都被愤怒所包围,他虽然防范朱高煦,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朱高煦的命。
他做的一切,朱棣自认为对得起他们三兄弟任何一个人,他只是不想让这哥三自相残杀。
他对朱高煦,始终是疼爱的,尽管朱高煦经常惹是生非,军中威望高,又有军权在手,但到底是他的亲儿子,是嫡子!
这次朱高煦回到大明的表现,其实他非常的高兴,没有那些坏毛病了,又有孝心,顶着会被他留在大明的风险回来,现在居然有人敢在朱高煦返回的路上伏杀朱高煦。
这些人,是想要朱高煦的命,想要他亲儿子的命啊!
朱高煦在外的大汉,他本来就没有什么担心,要不是因为徐妙云与朱高煦不放心的朱瞻基,以及他也认为确实不合适,他都不会去限制朱高煦。
朱高煦即便有大汉又如何,只要朱瞻基不是朱允炆,朱高煦就不可能成功,同时还能避免兄弟相残,保留各自那一脉。
甚至哪怕有一天大明亡了,但在外面有着一脉朱家人,都还可能随时复起,再复大明光荣。
朱高煦的大汉,同样也是他的一次尝试,一旦可行,他甚至还会将朱高燧也派出去,去往大明之外的另一个方向让朱高燧立国,从而保证大明不受外部威胁。
这是在朱元璋的塞王政策上的一次升级,去了大明之外,没有那么大的潜力,既是限制了发展,又护住了大明,也是在给后代子孙指引一条路,那就是为了防止兄弟相争流血,可以外放而出。
这是他的野心,更是他的尝试,他没有对任何一个人说过,一旦成功,大明疆域将会不断扩大,虽分属各脉,但依旧是大明,依旧是他老朱家的人当家做主,这个大明,就不会倒!
多的他管不了,朱棣看得非常清楚,他只想管好三代以内的事情,三代之后的,只要都是老朱家的大明,他就没有那么多的在乎。
手握大明要是都被掀翻了,那得差劲到什么程度啊?
与其等着被别人掀翻,朱家人被杀,山河倾覆,大明灭亡,还不如被自家掀翻算了。
纵观历朝历代,朱棣非常的明白,这世上,哪有什么千年王朝,哪有什么万年基业,都是虚假的,王朝最终都会被其他人所代替。
既然这样,那为何不能像大汉那般,西汉没了,但还有东汉呢?都是大汉,都是老刘家的人,总比便宜外人,死老朱家的人来得好。
对这些,朱棣看得很是透彻,这也是他同意朱高煦出去的最大原因。
与其在京城让他时常担心,不如放出去,一举多得。
边境的大军,对朱高煦的种种限制,也都是为了在他死后,让朱高煦有自保的能力,却又无法支撑朱高煦的其他野心。
不放心朱瞻基,那他就让朱高煦放下担心。
他死后的事情他不知道,但他已经是将能做的,都已经做了,做到他自认为的最好了。
然而如今朱高煦都已经主动离开大明,去外面那种蛮夷之地了,朱高煦主动放弃大明的一切以及恩怨了,那些人,为何就要赶尽杀绝啊!
朱棣此刻无法忍,一点都忍不了,当即站起身,红着眼,满是杀意,气势不断散发而出的看向朱能。
“你立即去城外,调集大军入城,封锁全城!”
朱棣现在他只想要查清楚都有谁,都是谁,现在他只想杀人。
当着他的面,敢杀他的嫡子,这是真当他朱棣提不动刀了还是杀不动人了?
真以为这几年他都没有怎么大开杀戒,就觉得他朱棣老了,软弱了是吧?
匹夫一怒,血溅三步,帝王怒,则伏尸百万!
朱棣的这个架势,朱武看得是一脸的解气,更是无比的期盼。
然而朱能慌了,肉眼可见的慌张,当即跪在朱棣身前,死死拉着朱棣。
“皇上三思啊!如今汉王无事,已平安返回大汉,皇上不可意气用事!
如今大明天下人心未稳,北境又有鞑靼挑衅作乱,时常侵扰大明,掳掠辽东,杀我大明子民,掠我大明百姓,烧杀劫掠,无恶不作。
今朝廷当整顿军备,北征鞑靼以安大明天下百姓之心,尤其是解救边地子民,树立我大明国之威望才是啊!”
朱能是真的怕,他之所以请朱棣来这里,而不是带着朱武主动找朱棣说,就是不想将这件事闹大。
如果朱高煦真的死了,或者重伤垂危,他根本不会考虑这么多,到时反正将难题交给朱棣,朱棣怎么安排他就怎么做,甚至还可能会上书劝谏朱棣务必严惩。
但现在情况大为不同,只要朱高煦安全,没有任何事,那这件事就还有缓和的余地。
因为能够调集那样的精锐对朱高煦动手的,就那么一两个人,现在要是让朱棣这样气冲冲的发泄,过后该怎么收场?
朱能很清楚,现在朱棣正在气头上,是在无比愤怒的情况下做的决定,一旦出手,必然会掀起一场极大的风暴,哪怕是洪武年间的四大案,恐怕都得往后靠了。
一旦那样做了,朝堂动荡,天下不安,内有奸人作祟,外有鞑靼部的侵扰,大明将会陷入危机之中。
朱元璋那样杀,朝堂与天下不会有事,那是因为朱元璋有着绝对的威望。
但朱棣在这方面明显差于朱元璋,因为朱棣虽然是以靖难的口号上位,但说到底,就是篡位!
如果朱允炆不是朱棣的侄子,而是兄弟,都算不上篡位,还可以算争斗,都还可以洗,只要是嫡子,争一争怎么了?
朱棣本身得位不正的情况下,威望就没有多高,现在要是再来这么一出,会出大问题。
尤其是现在朱棣哪怕发泄了,但发泄之后呢?
面对这么一个烂摊子,甚至还可能牵涉到朱棣的另外两个儿子,到时他朱能,就是罪人,指定要被拉出去平息事端,因为这事是在他府里发生的。
死他一个人,朱能都还能认了,但到时死的可能甚至会是全族,朱能既忧又怕啊。
朱棣死死的盯着朱能,他很想让朱能放开手,但话到嘴边,朱棣说不出口。
刚才他确实是怒火攻心,此刻虽然也愤怒,但帝王的理智也在开始抢占脑海的高地。
他很清楚,朱能说的是对的,现在他要是这样做了,到最后将很难收场。
因为要么皇权遭到打击,要么天下动荡不安,两个结果,都不是朱棣想要的。
朱棣悲愤的闭上双眼,随着愤怒逐渐降低,理智逐渐回归,朱棣已经猜到是谁想要朱高煦的命了。
在大明,能够瞒着锦衣卫派出这样的精锐伏杀朱高煦,只有朱高炽、朱高燧,以及他自己可以办到,其他人都不行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