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70章 杨士奇在大汉的见闻(1 / 2)

加入书签

杨士奇听着朱高煦的话语,心头凝重,实在是朱高煦愿意给的,和朱棣的底线相差有些大了。

而且朱高煦这番话,明显是在告诉他,要么大明付出一些代价,朱高煦才能给更多,要么就只能是这些了。

至于朱高煦说的缺这样缺那样,无非就是在向他谈条件,这点杨士奇还是分得清楚的。

想着这些,杨士奇已经发现,如果不搬出朱棣的要求,他恐怕是谈不到那样了。

不再迟疑,杨士奇当即开口。

“汉王殿下,此次前来,另有皇上一封书信,特呈于汉王。”

朱高煦笑着接过,在他看来杨士奇这些人就是虚伪,早将书信拿给他不就行了?

这封信里面,肯定有朱棣的要求,又何须要先探他口风,有什么意义?

朱高煦打开书信,前面都是朱棣对他的一些夸赞,以及唠家常,直到后面,朱棣才逐渐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的告诉他要求。

一千支火绳枪,十门火炮,外加三艘战船。

看完之后,朱高煦沉思片刻,缓缓看向杨士奇。

“皇帝所要的,应该跟你有说过吧?”

“来之前,皇上有过交代。”

朱高煦手指敲击了案桌几下,叹息出声。

“皇帝所说的,本王做不到,至于理由,刚才本王也跟你说过了。

如今大汉什么都缺,实在有心无力。

不过本王乃大明汉王,大明要北征瓦剌,我自当尽力。

火枪五百支吧,火炮五门,至于战船,如今大汉都没有几艘,新船的建造,应该还需要几年,等后造出来,再给大明送一艘过来吧。

你要给皇帝说清楚,本王这是有心无力。

若是大明实在想要更多的,也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。

那就是从大明迁移一些百姓过来,再集中一些工匠、木匠,以及造船的人来大汉,这些人的家室也必须要一起送来。

这样本王就可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了。

另外再给大明送一些铁过来,毕竟打造火枪火炮都需要用铁。

至于钱的事情,本王也知道大明艰难,我大汉咬咬牙,到时也会尽快满足大明所需。

大明若是要得多,那就多迁移一些人,多送一些铁过来。

这事你要是做不了主,可以先回去给皇帝说清楚,到时再谈吧。”

朱高煦心头一笑,他给的这些,他就是笃定了朱棣不会接受,因为是真的不多。

且火枪火炮,即便将这些先拿给大明,大明即便仿造出来了,也远不如大汉的。

毕竟火药技术与冶炼技术没有突破前,想要做到与大汉的一样,根本就不可能。

要不是存在技术壁障,他也不会直接这样让杨士奇可以带回大明了。

说白了,这些就是给朱棣验货以及仿造的,当朱棣造不出这样的,就只能来找他。

而至于他说的大汉这缺那缺的,朱棣就真的以为他的大汉就没有装备多少,就不会是朱棣了。

这些不过是他不想让朱棣白嫖的理由罢了,朱棣要是想要这些,想要更多,就得用大汉需要的来换。

而要是不想换,那就只能正儿八经的战场上碰一碰了。

“这...在下实在做不了主,在下定尽快告知皇上。

不过汉王殿下所答应给大明的五百支火枪,五门火炮,可否由在下先带回大明?”

杨士奇并没有说太多,如今朱高煦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,说再多也无用。

朱高煦也是直接点头同意,随即就让杨士奇退了下去。

直到杨士奇离开,一旁的李定荣才担忧出声。

“王爷,先将火枪与火炮给大明,大明恐怕会拆解仿造,到时又该如何?”

李定荣已经知道朱高煦的想法,对于这些,他也是赞同的。

大汉也确实需要那些人才,如今各个工厂的建设开工,才让他清楚这些人才的重要性。

朱高煦闻言却是笑了。

“定荣,不用担心,大明只能造出其形,造不出同样的火枪与火炮。

此事先不用去管,你先去将这些给杨士奇送过去,后面他会再来主动找我们的。”

朱高煦没有丝毫的着急,主动权在他手上,不管朱棣怎么应对,最终也都是由他来做主。

李定荣随即退了下去,将朱高煦答应给的全部交给杨士奇。

杨士奇看着眼前的火枪与火炮,神情炙热,对于能够让大明强大的火器,他也是在意的。

因为朱高煦的大汉实力太强,对他们而言不是一个好消息。

要论大明谁最在意这些,杨士奇这些臣子比朱棣与朱高炽更加在意,因为他们已经没办法再次选择,一旦朱高煦的实力太强,要是真的发动靖难,大明又真的抵挡不住。

他们这些人不仅位置难保,就连性命,都不一定能够保得住。

毕竟朱高煦在大汉,有相应体系的人可以直接替代他们,并不是真的离不开他们这些人。

他们更怕朱高煦打回大明,他们将会遭到朱高煦的报复。

尤其是之前动用山匪伏击朱高煦的事情,如今在大明他们付出代价平息了,但他们时刻都怕朱高煦哪天知道后,会找他们索命。

现在杨士奇只希望这些火器运回大明后,大明能够仿制出来吧,这样大明的火器将不再受制于大汉。

杨士奇当即让随行的副使带着这些火器返回大明,而杨士奇自己则是留了下来。

第二日,杨士奇早早醒来,就离开官驿,换了一身衣物在城内逛着街。

这算是他来到大汉的第二个目的,那就是详细的了解大汉,回到大明后还需要报给朱棣。

看着街上在清晨就有络绎不绝的人流,感受着似乎比大明京城还要繁华的烟火气,心头满是感慨。

就他目前所见,与大明的京城,又有什么区别啊?

走在街上,时不时的就能看见一些明显与汉人外貌有差别的诸国商人,这些人穿梭在各个店铺。

走了一会,杨士奇来到一间酒楼,逛了这么一会,他也饿了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