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797章 最年轻的教授(1 / 2)

加入书签

“说得对,不能只看学历。很多高学历的人没什么实际本事,还不如一些学历低却有能力的人呢。

再说了,连外国大学都邀请沈教授去讲课、当教授,我们为什么不行?”

“我反对,沈琰不就是发表了几篇论文嘛,哪有资格当正式教授。”

“呵呵,你要有本事,你也去国外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啊。”

会议室里,大家各执一词。

有的同意,有的反对。

差点就吵起来了。

校长见状说道:

“看来大家意见分歧很大。

既然这样,我们就举手表决吧。

我们一共13个人,如果同意的人多,就聘请沈琰为正式教授;

如果反对的人多,就不聘请。大家开始举手吧。”

大家听了,纷纷点头。

觉得投票表决是最公平的方式。

很快,就有人举起了手,校长也跟着举起了手。

统计结果显示。

13个人中,8人举手同意,5人没有举手。

校长宣布:

“好了,结果出来了,8人同意,5人反对。

那我们就聘请沈琰同志为正式教授吧。

明天我就联系沈琰先生。”

第二天。

沈琰还在休息呢。

京都大学那边就打来电话了。

“恭喜您啊,沈琰先生,您已经被我们学校聘为正式教授啦。

麻烦您尽快来学校办理相关手续。”

沈琰一听,当时就懵了。

他这段时间连京都大学的门都没怎么进过。

咋一下子就成正式教授了呢?

沈琰赶忙说:“校长,您没弄错吧?”

校长在电话那头呵呵一笑,说道:

“没错!您这段时间在国外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好多论文,在国际上都引起大轰动了。

鉴于您学识这么厉害,影响力又这么大,我们决定聘请您当正式教授。”

沈琰这才恍然大悟。

怪不得突然就成正式教授了。

原来是这么回事啊。

不过说实话。

这正式教授虽说挺荣耀的。

可沈琰还真不太想要。

为啥呢?

因为一旦成了正式教授,就有编制了。

就得去上课。

他哪有那闲工夫去上课呀。

还不如花时间看看股票。

多赚个几千万呢。

在这时候,几千万都能开个大型工厂了。

沈琰就跟校长说:

“校长,谢谢您看得起我,但我事儿太多了,实在没时间去上课。

所以这正式教授,我怕是当不了,还是算了吧。”

电话那头的校长听了,整个人都惊呆了。

京都大学那可是顶尖学府。

哪个教授不想去那儿教书啊。

在里面当教授,那可是一种肯定。

也是无上的荣耀,都能光宗耀祖了。

每年都有一大帮人挤破头想成为京都大学的教授。

为了争一个名额,都快打破头了。

没想到沈琰对这荣耀根本不在乎。

直接就拒绝了。

校长缓过神来,赶忙说道:

“沈教授,您是电子天才,属于科研型教授。所以等您成了我校正式教授,每个月抽出一两天时间来上课就行,这样总可以吧?”

在学校看来,教授分两种。

一种是教学型的,专门负责教书;

另一种是科研型的,主要搞研究。

在校长眼里。

教学型教授好找,可科研型的就稀罕了。

沈琰明显就是科研型人才。

短短一年就捣鼓出好几种电子产品。

每一种都特别惊艳,还卖得特别火。

在校长看来。

科研型人才不用管得太死。

可以宽松点。

说白了,科研型人才主要就是搞研究、发论文,教书倒是其次。

可别小瞧发论文,对一个大学来说。

能不能在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太重要了。

要是整个学校一年到头都没一篇顶级论文,那在国际上就没啥影响力。

就是个普通大学,一抓一大把那种。

反过来。

要是学校时不时能在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,那在国际上慢慢就有影响力了。

国外大学会找上门来谈合作。

一些大企业大公司也会来找学校合作。

还有那些富翁。

也乐意给这种有影响力的学校捐款。

总之,一个大学能不能发表顶级论文。

那太关键了。

校长为啥这么力挺沈琰当教授。

就是看中了他的科研能力和写论文的本事。

这会儿,沈琰一听一个月就上一两天课。

觉得这事儿能答应。

反正一个月去一两天。

也不耽误啥。

就当去学校散散心了。

沈琰就说:

“要是一个月只去一两天,那我就答应下来。一会儿我就去学校办手续。”

校长听了,松了口气,笑呵呵地说:

“太好了,那我就等您来办手续啦。”

挂了电话,沈琰把四仔叫过来,说:

“走,咱们去京都大学。”

四仔问:“咱们这是去京都大学散心啊?”

沈琰摇摇头说:

“不是散心,刚京都大学校长打电话,要聘请我当正式教授,咱这次去是办手续的。”

四仔听了,整个人都惊得不行。

京都大学校长居然让这么年轻的人当教授。

简直太离谱了。

震惊过后,四仔已经淡定了。

自从跟了沈琰,啥事没见过。

年纪轻轻就已经身家百亿了。

现在还是大学教授。

又有钱又有才,简直太完美了。

两人收拾好东西,直接出门,到了京都大学。

校长为了表示欢迎。

亲自出面陪着沈琰办手续。

手续其实也不复杂。

不到一个小时就全办完了。

沈琰的档案就留在京都大学了。

手续办完。

校长握着沈琰的手,笑呵呵地说:

“恭喜你啊,沈琰,你可是我们学校最年轻的教授,也是全国最年轻的教授,破纪录了。”

虽说沈琰想低调。

可他成为京都大学教授的消息还是传出去了。

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。

这么年轻的教授,这绝对是个大新闻啊。

这种大新闻可不能放过。

必须得报道,狠狠报道。

第二天。

国内各大报纸都报道了这事儿。

连官方电视台都报道了。

一时间,沈琰的名字传遍全国。

就连偏远山区的人都知道。

京都大学有个特别年轻的教授。

“沈琰,史上最年轻的教授!”

“这么年轻的教授,靠不靠谱啊?”

“打破常规,京都大学聘请了一位年轻教授!”

这些报纸,有的夸赞,有的表示怀疑,总之闹得挺热闹。

不过沈琰可没受这些报纸报道的影响,该吃吃,该睡睡。

时不时去工厂转转,日子过得相当悠闲。

以前沈琰一觉睡醒就得忙工作。

没办法,工作太多了。

现在有了总部。

大部分事儿都交给总部处理了。

比较重要的事儿,就交给方云良和陈百成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