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5章 盘活这盘死棋(1 / 2)
现在,
还是有很多优质公司的,
这些公司,或许一时间没赚钱,
但再过一段时间,
他们就会崛起,
趁着他们股份下跌的时候买入,
以后又可以大赚一笔。
除了上市公司之外。
沈琰还有一个安排,那就是购买一些矿产。
比如铁矿,铜矿,油田等等。
这些东西,买下来之后,就是一大笔固定资产,以后可以坐等升值。
沈琰继续说道:“这次行动,大家都辛苦了。普通操盘手,每人发一个30万米元的红包,副组长发40万,组长发50万。”
说到这里,
看了严明一眼,又说道:“你的功劳比较大,就给你发一个300万元的红包吧。”
严明是他的舅舅。
虽然不是亲的。
但这么多年合作很有默契,人品没的说。
沈琰对自己人向来大方,直接就给了他一个300万米元的超级大红包。
严明听了,脸上露出笑容,说道:“谢谢老板!”
很快,消息就传出去,
整个大厅都欢呼起来。
30万米元,相当于200多万港元。
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要知道,现在一个大明星,一年的收入也不过是一二百万。
“老板万岁!”
“哈哈哈,太好了。”
“太捧了,有了这笔收入,我就可以买一套大房子了。”
“这红包太大了,感谢老板。”
大厅里面的人,都纷纷感谢起来。
行动已经结束,
沈琰就没必要留下了,
他返回别墅,又过起了悠闲的生活。
晚上,
这次带来的影响,已经弥漫到全球,
所有的媒体,都在疯狂报道着。
在香江,财经节目成为最为热门的节目,收视率暴涨。
电视台也知道这一点。
他们请来了好几个专家教授,对这次暴跌进行的点评。
不过,他们说来说去。
也不知道这次暴跌的原因是什么。
有些观众打电话进去,想知道明天股市还跌不跌。
对于这个问题。
这些专家,也不知道如何回答。
只能含糊的应付过去。
由于所有的股市都在下跌,损失太大,影响太大。
所以很多媒体,直接把今天称之为“黑色星期一”。
这个黑色星期一。
沈琰收割了大量财富,睡得很香。
而那些普通的股民,还有公司,可就睡不着了。
今天的股灾来得太突然了。
辛辛苦苦赚来的钱,一天时间就亏损了大半。
这对他们的信心,是一个巨大的打击。
他们完全不知道,明天是什么情况。
万一明天继续暴跌的话,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。
在这种情况下,没有几个睡得着的。
很多人都是坐着到天亮。
然后第一时间赶到交易所,等待着开盘。
10月20日。
香江交易所率先按下“暂停键”。
宣布停市四天紧急清理积压交易。
然而全球大部分交易所仍照常开门。
股民们攥着最后一丝希望守在交易大厅。
眼巴巴盼着行情触底反弹。
谁能想到,现实比想象更残酷——股市大盘齐刷刷往下栽,贵金属、咖啡、棉花这些商品价格也跟着一泻千里。
整个市场就像被泼了盆冷水,冷得人直打哆嗦。
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,不少公司财报漂亮、盈利亮眼。
股价却照样跌得稀里哗啦。
这哪是单纯的经济波动?
分明是大伙对市场彻底没了信心。
恐慌情绪像瘟疫一样在股民中间蔓延。
为了稳住局面。
大公司纷纷下场回购股票“托底”。
可市场依旧像漏了气的皮球,怎么都鼓不起来。
就在一片混乱中,沈琰带着上千个账户杀进了市场。
短短一天。
100多亿米元像流水似的砸进全球股市。
专挑那些潜力大、底子厚的优质股“捡漏”。
接下来几天更是火力全开。
又豪掷300多亿米元,
悄咪咪成了几百家上市公司的股东。
虽说持股比例不算高,多的也就15%,少的才1%,但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优质资产。
等行情回暖,妥妥的“摇钱树”。
股市这边赚得盆满钵满。
沈琰在香江的布局也拉开了。
他盯上了三块“硬骨头”:
国泰航空、亚视和《东方日报》。
收购这些公司,图的可不是眼前这点利润。
拿下国泰航空,私人飞机有了“官方挂靠”,
飞机保养维修也不用愁;
掌控亚视和报纸,就等于握住了舆论的“方向盘”,以后想宣传啥、引导啥,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?
再说了,有了电视台,打造娱乐帝国还不是手到擒来?
这么重要的事儿,沈琰放心交给了严明。
严明能力强、人脉广,又是个十足的“事业狂”。
接到任务两眼放光。
当即带着秘书团队出发。
严明第一站就直奔香江传媒“圣地”五台山。
这里曾是电视台和电台扎堆的地方。
见到亚视老板丘得根,他也不绕弯子,直接摊牌:
“丘老板,我们非凡集团想溢价收购亚视,您看能不能割爱?”
丘得根一听就犯了难。
说实在的,他打心眼里喜欢电视台这摊子事业,也想好好经营出一番名堂。
可现实太残酷,行业竞争激烈得要命。
一年到头忙得脚不沾地。
利润却只有可怜的六百多万。
还不如一家小工厂赚得多。
他忍不住试探:“严先生,你老板为啥偏偏看上电视台这块‘烫手山芋’?”
丘得根早听说过沈琰的名号。
对这位世界第二富豪的突然出手充满好奇。
严明却笑着打起了太极:
“老板的心思我也摸不透,我就是来传话的,您给句痛快话,卖还是不卖?价格好商量!”
丘得根心里跟明镜似的。
在资本当道的时代,沈琰盯上的东西哪有拿不下的?
自己这点家底,跟人家硬碰硬,纯属鸡蛋碰石头。
咬咬牙,他决定趁机“狮子大开口”:
“11亿港元!少一分都免谈!”
这价格比亚视实际估值高出了整整2亿。
摆明了想狠狠赚一笔。
严明面不改色,借口去卫生间,拨通了沈琰的电话。
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:
“老丘这算盘打得精啊!不过人家这么痛快,咱们也别太小气,就按11亿成交!”
得到授意,严明回到会客厅,当场拍板:
“丘老板,老板说了,就按您开的价!”
虽说后续还得走审批流程、办各种手续。
但一个愿卖、一个愿买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