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章 朱棣与朱高煦的博弈,大汉机密情报外泄!(1 / 2)
大明京城,两个月的时间过去,悲伤已经逐渐消散,所有人都开始忙碌着手中的事务,朱棣开始专注处理起国事。
皇宫之内,朱棣叫来了朱高炽与朱高燧。
“老大,老三,你们说说,老二会选择回来吗?”
朱棣双手插手,目光注视着低着头的朱高炽与朱高燧。
而朱高炽与朱高燧听到这个问题,朱高燧在纠结该怎么说,朱高炽在想着朱棣想要做什么。
大汉的消息,他们还是之前知道的,后续没有更多的消息传来,哪怕是一个月前回来的郑和,回来时也没有经过大汉,他们对大汉,更多的还是陌生。
其实徐妙云崩逝,朱高煦回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,起码在他们两人眼中,都是非常正常的,但如今朱棣特意这样问,两兄弟都认为这事不再简单了。
良久,朱高燧率先开口。
“爹,老二会回来的,娘去世,哪怕老二路途偏远,但也会回来。”
朱高炽也紧随其后出声。
“爹,我也以为老二会回来,百善孝为先,娘去世,老二不可能不回来祭拜。”
朱棣就这样看着两人,没有说话,良久,骤然转身,缓缓出声。
“你们都不愿意说实话了啊,我们是父子,什么时候隔阂这么深了?
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,我要听真话。”
朱棣话音落下,朱高炽与朱高燧径直跪在地上,丝毫不敢抬头。
朱高燧承受不住压力,率先惶恐开口。
“爹,二哥回来的几率,肯定有,但不来也有....爹,二哥会回来的!”
朱高炽听着朱高燧说的话,暗中用手锤了朱高燧一下,朱高燧才骤然改口。
朱高炽紧接着道:“爹,老二会回来的,我相信老二!”
朱高炽很清楚,无论真话假话,此刻必须得是真话,且要和前面回答的意思一致。
徐妙云去世这两个月,朱棣的改变有些大,朱高炽都看在眼里,尤其徐妙云最为看重他们兄弟三人之间的和睦相处,现在就开始说朱高煦的坏话,这不是茅坑里面点灯笼找屎吗?
朱棣转身看了两人许久,最终一声轻叹。
“罢了,我相信你们。”
“老大,你下去,传诏让位于大汉边地的大军进入戒备,另外从山东抽调五万前往,声势要浩大,对外宣称十万军。
同时让浙江沿海之地加强防范,增调水师,昼夜加大巡洋力度!”
朱高炽与朱高燧顿时瞳孔一缩,忍不住抬头惊恐的看了朱棣一眼,随即很快低下头去。
两人心中此刻无比惊骇,更是感到头皮发麻,朱棣这个动作,是要做什么?是要对朱高煦动手?还是朱高煦要对大明出兵?
一个大明太子,一个大明赵王,如今对这些消息丝毫不知情,更是完全不清楚朱棣这样做,究竟是在做什么,难道只是为了逼迫朱高煦?
两人心头惊骇的是,在如今朱高煦并未犯错的情况下,朱棣竟然有对朱高煦动手的迹象,要知道朱高煦可是朱棣的儿子!
今日朱棣能对朱高煦动手,不念父子之情,他日朱棣是不是也会对他们动手?
这一刻,两个人都怕了,两人都怕那样的情况发生。
朱棣看着两人都没有离去的意思,仿佛是在酝酿什么,是要下定什么决心一般,内心欣慰一笑,但脸上却是无比肃然。
“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,你们是不是觉得我要对自己的儿子动手?
呵呵,咱在你们心中,就是这样的人,这样的父亲,这样的皇帝吗?”
“儿臣不敢!儿臣从未这样想过,肯定是老二做了什么事让爹生气了。”
朱高炽与朱高燧哪怕酝酿了一会,但在朱棣的这番话下,当即被打破,直接将朱高煦扔了出来。
朱棣平静的神情没有丝毫变化,叹声道:“此事还不便告诉你们,你们只需要知道一点,我朱棣,不会对自己的儿子动手!下去吧!”
朱棣也怕这两人多想,给两人一个定心丸。
朱高炽与朱高燧听到这里,一颗心也是落了下来,只要不是这样就行,其他的,他们都能接受。
待两人下去,朱棣一个人静静的思考着,脸上却是浮现出若有若无的笑意。
至于朱棣为什么这样做,就是因为三日前从大汉送来的两封密信。
是的,从大汉送过来,一路畅通无阻,直达朱棣手中的密信。
经手的人全程保密,没有被任何人知晓,哪怕朱高炽这个大明太子,都没有半点风声。
这两封密信,一封说的是朱高煦调集了五万军秘密前往大明边地,为了保密,都是以商队或者其他形式,以及暗中行进抵达。
另外一封密信,则是说的朱高煦让各地进入防备状态,抽调大军秘密进入汉京,同时又再次招募五万人入军,并且集结水师,同时会让一支精锐军以商队的形式进入大明。
不过在第二封信中,还说明了如今大汉已有军三十多万。
大汉实际兵力,远远不到三十万,而在信中却是这样出现了。
而且这两封密信,说明的都是大汉的绝密消息,也就是除了大汉核心圈层,其他人都是没有资格知道的。
朱棣看着这些消息,最初的时候其实是震惊的,他没有想到朱高煦竟然这么有魄力,这么果决,且大汉的兵力居然这么多?!而且还向大明派出了一支精锐军?
朱棣当时的第一想法,就是朱高煦胆大包天,想要学他靖难了,想要率军攻入大明,自己来一次奉天靖难。
但很快朱棣就排除了,因为原本的安南,根本不可能养得起这么多大军,且哪怕有三十多万军,朱高煦想要从那个地方发起靖难,也不可能会成功。
而朱棣却是因为朱高煦的这些动作,确定了朱高煦的动向。
在确定朱高煦不是为了真的要攻入大明,而是为了自保时,朱棣反而是笑了。
这份魄力,敢做这样的事情,也不愧是他的种,当初的他,何尝不是像朱高煦这样,勇于抗争呢?
至于三十多万军的消息,朱棣只有皱眉,他已经在怀疑,写这封信的那个人,到底还能不能信了。
朱棣现在只有期待,他是越发的期待了起来,他很想看看,在朱高煦知道这些消息后,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。
想着这些,朱棣的笑容越来越盛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