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76章 朱棣与朱高煦的博弈,大汉机密情报外泄!(2 / 2)

加入书签

“老二,你打仗确实有本事,不比我差,勇武甚至在我这个当爹的之上。

不过,我打仗的时候,你还在玩泥巴啊。

我跟那些人勾心斗角时,你还是一个顽劣不堪的孩童。

这次就让我给你上一课吧,我真怕你自大起来,什么也不怕了啊。”

之前对朱高煦,靖难之前,他对朱高煦一直疏于管教,靖难之后,也在防着朱高煦,他基本没有教过朱高煦什么本事。

朱高煦有如今本事,更多的,靠的还是自身,他的大部分精力,其实都在培养朱高炽上,毕竟当初那是朱元璋定下的世子。

现在,他想要好好教导教导自己的二儿子了,但前提得是,朱高煦让他看见他想看见的。

朱棣对后面要发生的事情,越发的开始期待了。

没一会,穿着僧衣的姚广孝缓缓走了进来。

“参见皇上。”

“太师来了,快起,坐。”

朱高炽与朱高燧在朱棣面前是站着,姚广孝到来,朱棣一脸笑容的带着姚广孝坐下。

姚广孝也没有跟朱棣客气,直接坐在椅子上,看向朱棣。

“皇上,不知发生了何事,怎如此着急?”

姚广孝一时疑惑,他本来再次回到了鸡鸣寺为徐妙云诵经,但朱棣却是派人将他找来,一副很急的样子,让他一路不敢有丝毫耽搁。

朱棣亲手倒上茶,收起笑容,肃然说道:“北地传来消息,鞑靼再次犯边,又劫掠了一部分大明子民。

这个鞑靼,越发的猖狂了,朕准备明年对鞑靼出兵,你意如何?”

“皇上,明年对鞑靼出兵,可行,不过具体还得根据朝廷的准备情况。

今年寒冬比往年更冷,对百姓的影响比往年更大,恢复民生,也是不容耽搁。

不过北地被劫掠之事不可不管,皇上可先派遣使者前往,斥责鞑靼,让鞑靼恢复朝贡。

若是鞑靼同意,可延缓一年出兵,大明也可有更多的钱粮用于救灾。

若是鞑靼不同意,到时皇上出兵,任何人也无法再说什么,朝堂百官,恐怕反而会主动劝谏皇上出兵。

如何抉择,可由鞑靼自行做主。”

听着姚广孝的见解,朱棣也是笑了。

他很清楚,自己主动说出兵,在当下这个时期,那些文官肯定会反对,他都不用想。

但要是按姚广孝说的,到时候再出兵,就真的名正言顺,满朝支持了。

朱棣很想出征,他心里难受了这么久,他需要对外发泄发泄。

派去的使者?朱棣心中已经有了想法。

“太师所言,总是让人醍醐灌顶,豁然开朗啊,便按太师之意。”

姚广孝闻言,没有再说话,他在等着朱棣说真正的大事,这么着急让他过来,姚广孝笃定,绝对不会是鞑靼这么一件事。

许久,朱棣放下手中茶杯,缓缓看向姚广孝。

“太师,你说汉王会回来吗?”

姚广孝面色不显,但心头一震,来的途中他就有想过这个可能,没有想到竟然是真的。

姚广孝的想法其实和朱高炽差不多,本身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,但朱棣这样问出来,就代表着这事不平常。

姚广孝思考片刻,低着头没有再去看朱棣。

“皇上问臣,臣便将自己的想法说来。

若是往常,臣认为汉王会回来,因为以汉王之前的性子,不会考虑那么多。

而现在的汉王,臣不敢保证,汉王已在安南立国大汉,已然相当于君王,在大明根基尽丧。

一旦返回大明,需要回去时,皇上的态度,则决定了汉王今后的未来。

虽说百善孝为先,若是不来,汉王的名声将会彻底臭了,且也会让皇上彻底失望,但对于已经建国的汉王而言,却是可以保全自身。

此事臣也说不准,若是皇上硬要臣说,臣认为来的可能性,并没有那么大。”

姚广孝硬着头皮说完,没有对朱高煦做任何评价,只是客观的说了事实。

而他心中也确实不相信朱高煦会返回大明。

这个时期朱高煦返回大明,在他看来就是一种不智,若是之前的莽夫朱高煦,他都不用想,但现在的朱高煦有了脑子,在他看来,正常人应该也不会再度返回大明了。

尤其是之前朱棣本就对朱高煦有防范的情况下,要是被朱棣以为朱高煦在大汉有了靖难的实力,朱高煦回来,恐怕是有来无回。

朱棣深深的看着姚广孝,片刻,骤然笑了,笑得很是大声。

“哈哈,太师啊太师,你觉得老二不会回来,但我肯定他会来!你觉得我会留下他,但只要他答应我的要求,我也不会留下他!

你对我,还是不够了解啊,你对我家老二,更是不了解,但我,了解他!”

朱棣缓缓起身,其实他了解朱高煦什么的话,都是假的,他并没有那么了解朱高煦,但他作为大明皇帝,了解大汉的王,因为都是同样的位置,考虑事情也必定是一样的。

他不知道朱高煦对徐妙云有多深厚的亲情,多深厚的母爱,但他知道一点,朱高煦若不来,大汉将会逐渐生乱,大汉的文武,也将会逐渐和朱高煦离心离德。

因为一个连自己亲娘崩逝都没有回去,全然没有孝心的上位者,?

上位者可以残酷,可以无情,但不能过于无情,不然

大汉本就初立,人心一旦乱了,各地就会逐渐不稳定,大汉也将无法难以为继。

就凭借这一点,朱棣笃定朱高煦会来!

正是因为朱高煦会来,才会有密信中说的那些动作。

因为朱高煦也在防着他不让朱高煦回去呢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